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读书 |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为什么直接否定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29 1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思想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影响了当时及之后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中国人,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庄子》研究领域首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思想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影响了当时及之后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中国人,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庄子》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以文本为经,以广博的见识和精妙的理解为纬,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总结,更是对《庄子》的一次经典呈现。

全书共九章。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第一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打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统合,形成对《庄子》来源、其人其书本身,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完整阐释。

庄学对于死亡的达观,虽然具有甚高的境界,但远超常情之外,不是一时即可为人接受的。对于生命的关切是人类基本的冲动。这似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关口。

汉人对于生命的长生久视抱有强烈的企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古典理性精神的反拨,对于长生法术的追求乃成一时风尚。这一点在文学中也有鲜明的表现。然而求仙之在现世难以应验,最终必然会引致对它的反省、疑惑。在企求破灭之后的失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古诗十九首》里即充斥着生死之感,其最主要表达的就是人生有限的尖锐意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

对此,古诗作者诉诸的法门是及时行乐、世间荣名等。这是一种执着生命的表现。在他们的视野中,死亡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妨专注现世的生活;然而,这种专注恰恰是对于不在视野中心的死亡的强烈意识的证明。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对于庄子式的视死生为一体的观念,一定是不能理会的。

再后,因眷恋、执着于现世生命而对庄子的以理化情从而坦然面对生命的达观作出直接反对的有王羲之。

《兰亭集序》真伪曾有争论,然而似乎无论从书法史还是文本观念的角度,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推翻王羲之作为作者的地位。

兰亭会时在永和九年(353)春三月三日,众名士临水修禊,饮酒赋诗,将所作诗汇集后,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时人比之石崇《金谷诗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那些名士们在四世纪的中叶,聚集在会稽山阴兰亭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相与“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一个“乐”字,突显了当时的氛围。然而,随后来临的是良辰美景难以久住的伤悲:“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岂不痛哉”!一个“痛”字,点明了此刻的情感陡转。以此看《兰亭集序》,大抵可认为其具有两层结构,即兰亭集会之乐以及由联想到快乐之不永而来的悲哀。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929/1676.html



上一篇:孝昌县举办第六届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中华魂
下一篇:家长3步辅导,帮二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五年级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