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03: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促进

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另一把金钥匙。我们要牢牢抓住这把金钥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课外阅读[1]。

一、读书树身,引导学生爱读书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伴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市场经济也快速发展。要广泛宣传课外阅读,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树立语文大教学观,开阔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广阔视野。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摆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大力指导和指导,教师应该多读书,要比学生的视野开阔,要了解到学生想要了解的东西,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要求学生读的书,我们教师要先读(尽量涉猎到,面越广越好)。教师读好了,才能进行有效地指导,学生才能肯读,才能读好书。设立教师阅览室,给教师留出读书的时间,开展教师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都可以促进教师读书的热情。

二、兴趣为先,读书欲望引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试想,如果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出口成章,背文如行云流水,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能像一本“百科全书”无所不有,那学生会怎样的佩服,他们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愿望就会自然而然的被点燃。另一方面,知识本身吸引力的存在,需要教师去挖掘。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好文章有多少。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像课文与课外补充知识一样密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三、少讲多读,授之以法会读书

我们的课堂,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书籍,积累知识,拓宽视野,给学生留更多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结构和文章中心意思的表达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和阅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与作者产生共鸣,用文章所具备的韵味去感染学生,从时代的背景、人文环境、作者身世等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与文章同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了!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读书自然就成了游刃有余的乐事了。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用一周或更长的时间去阅读,为学生列出阅读的书目,指导他们结合教材中的故事和人物,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近作品中的人、事、物。指导学生作笔记,作摘抄,写感想,写收获,让学习书本与课外阅读相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这种观念的转变,能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保证,体现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四、做阅读作业,学以致用促读书

教师布置阅读作业追求少而精,主要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要多读书的好处,走出一味强调让学生做试题的误区,让家长了解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搞课外阅读要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提高了家长读书的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亲情的途径,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五、有书可读,环境氛围利读书

学生读书有了兴趣之后,学校、家庭、教师要为他们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有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的读书兴趣持续增强,达到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

在班内设图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图书角里面是老师和同学们想方设法筹备的书,读着高兴,也能爱护好图书。这种办法,有效地弥补了学校图书量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家中图书闲置带来的资源浪费。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我们特别加强与课内阅读的联系,让家长与学生共同选书,共同读书,共同接受书的熏陶,在家庭中,学生读书时,家长要一起读书,营造家庭书香环境,这样,学生读书就自然了,同时也融洽了家庭关系,提高了读书的效率。学校图书馆更应积极发挥作用,在活动课、节假日对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图书资源,让同学们有书可读。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在学校精心设计的每个空间,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长廊、书亭等地方读书。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种无声教育,很好地引导学生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2]。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1/0303/627.html



上一篇:山市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一篇:孙中山的修身实践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